银行卡不想被“克隆” 个人信息切勿泄露手机克隆怎么操作「银行卡不想被“克隆” 个人信息切勿泄露」
人民网深圳4月27日电(陈育柱)日前,媒体曝光银行卡盗刷黑幕,不法分子获取被泄露的银行卡信息,通过设备软件,十秒钟内便能“克隆”出一张跟原卡一模一样的银行卡。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陆兆华建议广大用户尽早到银行更换IC芯片卡,特别是那些大额储蓄卡,可以从源头上降低被盗刷的风险。持卡人也最好定期更改密码,这样更能保证资金的安全。
据了解,在互联网“黑市”里,银行卡、密码,持卡人姓名、身份、证号、电话等隐私信息被随意买卖。
这些个人银行卡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呢?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陆兆华介绍,途径之一就是伪基站发送钓鱼网址,诱导用户输入。不法分子常假冒10086、95588、95533、95555等电信运营商或银行群发“积分兑换现金”短信。短信通常内置一个假冒运营商、银行的钓鱼网址,用户登录后就会被要求输入账号、密码、姓名、身份证号、银行预留手机号等信息。“一旦填写了这些信息,骗子就获取了这些信息。”
改装过的POS机,也能提取银行卡信息。系统平台漏洞,导致个人信息关联泄露。陆兆华分析,部分网络平台由于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存在系统漏洞,而被黑客恶意下载数据库。各种被泄露的数据库又被黑客整合成巨大的“社工库”。“由于用户习惯使用一套密码管理个人帐号,所以黑客很容易通过撞库等方式截获用户注册登记的个人资料。”
除了以上三种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法分子还有第四种方法——那就是搭设公共钓鱼WIFI。“电脑、手机这些联网设备接入后,便可通过专业软件窃取用户账户、密码等信息。”陆兆华说。
对于这些信息盗取方式,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陆兆华建议,广大用户及时到银行把旧M1卡更换为IC芯片卡,可以大大降低风险。遇到盗刷应立即冻结卡片,防止损失继续扩大——拨打客服挂失或者通过手机银行自行操作。
其次,立即报案。立案回执要保存——这样在向银行主张权利时才有据可查。立刻到附近银行取现,并打印凭证。这是为了证明银行卡在你手中,而其他地方发生的交易均为伪卡。
更重要的是,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陆兆华强调,用户不要点击短信中的任何网址链接,不要轻信任何积分兑换现金、抽奖等短信和电话。不要向任何陌生账户转账、汇款。
宣威版权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