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印度再“遇劫”,海外手机市场背后的诱惑与危机oppo手机代言人「vivo印度再“遇劫”,海外手机市场背后的诱惑与危机」
中国手机公司vivo印度分公司两名高级员工近日遭印度金融打击犯罪当局逮捕一事近期在国内备受关注。其实在vivo事件之前,不少手机公司在印度已经经历了类似事件。作为全球最大的蓝海市场,对于出海企业来说,印度的营商环境却颇有挑战。

当地时间12月23日,有媒体消息称,印度执法局日前再以“反洗钱调查”为由拘捕多名vivo印度公司高管,其中包括vivo印度公司临时CEO(首席执行官)和CFO(首席财务官)。vivo印度发言人对此事公开回应称,最近的逮捕行动表明骚扰行为仍在继续,给整个行业带来不确定性,vivo将坚决利用一切法律途径来解决和挑战这些指控。
vivo并非个例
vivo在2014年正式进入印度市场,并在2015年响应“印度制造”的政策号召在印度建厂。2015年vivo开始了本地化生产,其后耗时几年在全印度建立了几万家线下分销店,为消费者提供从售卖到售后一系列服务。
2018年3月,vivo与阿米尔汗正式签约,请其担任vivo印度的代言人,其后vivo支付了六倍的金额获得了印度板球超级联赛的冠名赞助,使vivo在印度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同年T贴片也开始在印度本地生产。目前,在印度市场,中国智能手机占据半壁江山,其中vivo排名前三。

而印度针对中国公司的税务审查已持续两三年,且还在加剧,相较之下,其他国家在印企业很少遭到审查。为了规避风险,不少中国人在印度办的企业从资金来源和法人代表上看,已完全是印度或新加坡企业。但由于和中国公司贸易往来频繁,这些企业也正在被调查。
此前,小米、OPPO、一加等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均在印度遭遇了税务调查。自2021年以来,印度当局对中国企业发难的次数明显增多,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则是重灾区,印度当局先后对小米、vivo、OPPO等中国手机厂商展开多次突袭查税,并以各种理由冻结、扣押上述公司在印度账户的资金。
最代表性的是小米,2022年初,印度以特许权使用费为由,对小米实施了65.3亿卢比(约合5.6亿人民币)的罚款,理由是小米印度公司向美国高通和中国小米支付了特许使用费,但是没有计入进口产品的价值中,此举构成了偷税漏税。
随后,出于非法汇款的指控,印度执法局在小米的银行账户中冻结涉案资金48亿元。直到今年10月初,印度政府才正式宣布取消对小米的罚款,解冻小米在印度银行的资金,并且解除小米在印度的限制,允许小米继续开展业务。
对于中国出海企业来说,印度市场有着诱人的增长空间,但也面临监管上的种种不确定性。
撤退与坚守
在过去几年,无论是制造端还是消费端,中国手机厂商一直是印度电子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根据印度蜂窝通信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印度制造的手机仅占全球的3%,但在印度总理莫迪力推“印度制造”的第二年,也就是2015年,印度制造的手机在全球占到的比例已经达到11%,并且超过了越南,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国。目前,大多数中国品牌已经从SKD(半散件组装)快速转变为CKD(全散件组装)完成本地化。
而据透露,近年至少有500家中资企业在印度遭遇了税务及合规性普查,涉及手机厂商、设备供应商及基础设施投资商、移动应用程序供应商等。

面对眼下印度市场,部分中国手机供应链厂商开始减少对印度市场的投资。
12月11日晚,公告披露,拟终止闻泰印度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募投项目,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闻泰印度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原总投资为15.75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1亿元。后来考虑到印度当地投资环境及政策变化的影响,将该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由11亿元调减为3亿元。截至2023年10月31日,该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16亿元。
闻泰科技表示,受印度当地投资环境及政策变化影响,闻泰印度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进度较慢,为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于2022年12月调减了该项目使用募集资金的金额。结合近期中资企业在印度投资进展情况及生存现状,闻泰科技认为该项目建设周期及预期效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决定终止使用募集资金建设该项目。后续,闻泰科技将根据业务发展规划并结合印度当地投资情况,择机推进该项目的建设,同时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或其他自筹资金解决项目投入的资金需求。
但也有不少中国企业依然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
作为负责任的企业,中国出海企业在印度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OPPO方面正在审查来自税务情报局(DRI)办公室的通知,秉持审慎的企业治理框架。同时,也将在这方面采取必要的适当措施,包括法律规定的任何补救措施。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行业总监高士旺分析说:“印度营商环境尤其手机企业近一年多以来在印度的经营遭遇,对在印推进的制造项目产生了明显影响,从募集资金建设周期和预期效果方面可能都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审慎决策终止使用募集资金建设该项目也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态度。”
不过,印度对电子信息行业而言仍是一个增量市场,企业对该印度市场仍会保持高度关注,不排除通过其他自筹资金方式推进在印度的投资和市场拓展,但无论哪种方式,企业在印投资都要做好尽调,防范税务、劳工、政策等潜在风险。
舍弃不下的印度
中国品牌全球化的过程中,印度是避不开的一环。
作为国产品牌, vivo近年来有近半的销量来自海外,其在海外市场展现出了极为抢眼的存在感。除了印度,vivo几年前进军泰国、菲律宾、马来西来等市场,目前在东南亚地区站稳了脚跟,最新数据显示,vivo在这些国家的市场排名前列。

从综合发展实力来看,作为经济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近年来印度在全球经济舞台的地位稳步上升,势头强劲。经过2021年和2022年两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印度经济在2023年继续呈现强劲增长。若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到2030年,印度的GDP将达到7.3万亿美元。印度NIFTY 50指数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15%以上。
联合国数据显示,印度今年4月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逾14亿公民。莫迪称过去五年印度已有超过1.3亿人摆脱贫困。根据标准普尔全球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和摩根士丹利的预测,到2030年,印度将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高盛则预计到2075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从手机市场来看,印度是全球智能手机的第二大市场。以手机行业为例,它是目前最深入、系统参与全球分工的细分电子产业,中国曾经是全球手机工厂,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据市场统计,2023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4亿台,已相当逼近中国的2.83亿台。印度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在上升。今年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平均售价(ASP)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195美元,同比增长12%。苹果公司今年已在印度开设两家旗舰店,将印度视为增量最可观的市场。

如今的印度已然不满足于只在本土消化产能,它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制造中心。2019年印度曾提出《电子产品国家政策》(NPE),预计到2025年印度将生产10亿部手机,其中6亿部用于出口。这些手机将为印度创造1300亿卢比的营业额,占电子制造业的一半。印度市场之大,没有哪家厂商愿意放弃。市场研究机构Cys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名中,三星位居第一,其余四家均来自中国,分别是小米、vivo、realme和OPPO,共计占据近六成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发展仍然需要面对更多当地政商关系的挑战,在新一轮产业链版图重构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参考,但大方向是一致的:直面变化,灵活应对,探索新路。
资料来源:腾讯自选股财经、互联网科技组、财经杂志
宣威版权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